陈秀潮:1977年高考,我30岁

发布者: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:2019-06-25浏览次数:1200


  人物简介:陈秀潮,“老三届”,77级农学班班长,曾担任汕头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、澄海市市长、汕头市发改局局长、汕头市人大常委、财经工委主任等职务。自1998年来,连续19年任华南农业大学汕头市校友会会长。

  2017年11月4日,当77级农学班的校友回到熟悉的院楼、寒暄叙旧之际,一位70岁老人默默退到一旁,用手中的相机定格住这重逢团聚的瞬间。快门按下的那一刹那,相机后的那张脸上,那些岁月沧桑留下的痕迹,都舒展开了。

  这个老人叫陈秀潮,是这个班级的班长。对高考,对华农,他有和别人不一样的深厚感情。

   1966与1977:高考,人生的两次转折

  1966年,对于高三的陈秀潮来说,读大学就是自己的梦想。但命运却跟他开了个玩笑。在距离高考仅剩1个月的时候,这项在他看来以公平择优为原则的选拔制度却被宣布废除,十二年寒窗苦读瞬间失去意义。“不甘心”,但又能如何?就这样,在历史的捉弄下,陈秀潮和他的同学们成为了“老三届”。梦,碎了。

  三年后,陈秀潮赴蜀从戎,到部队的大熔炉中锻炼,担任连队文书。1974年,他解甲归田,回到了农村。“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”的日子又开始了,可希望还是要有的,在内心最深处,陈秀潮仍然等待着一个圆“大学梦”的时机。

  终于,1977年10月底,全国各大媒体公布了恢复高考的消息——但等消息传到农村并最终成功报考时,留给陈秀潮准备考试的时间却只剩短短的1个月。

  又是1个月!命运再次和陈秀潮开了个玩笑。毕业都十年了,自己还怎么跟应届的毕业生竞争?辗转之下,陈秀潮找到一位在中学任教的高中同学,请他帮忙捎来几本高三的教材。白天,他照常干农活,挣工分养家糊口;晚上,他挑灯夜读,在昏暗的煤油灯下苦苦复习。

  备考路漫漫,寒冬12月22日这一天,30岁的陈秀潮踏进考场,与570多万不同年龄、不同背景的考生一同竞争不到5%的升学机会。

  这一次,命运总算严肃了一回——不久后,陈秀潮收到了华南农学院的录取通知书。梦,终于圆了。

情系于农:第一志愿报的是华南农学院

  出身农村、世代农民的陈秀潮对“农”字有特别的感情。“住在农村,干的是农业,是农民一个,考个学农的,毕业回老家,当个农业技术员。”出于服务农业、照顾家庭的想法,陈秀潮第一志愿填了华农。“那会儿可高兴咯!”提及得知自己被华农录取时的心情,陈秀潮乐得像个孩子。

  其实,不只是陈秀潮,这种对“三农”的朴素感情,他的同班同学李芬雷也感同身受。和陈秀潮一样,考上大学前李芬雷也在农村工作,还曾担任过所属生产队的队长,高考第一志愿自然而然也是农学。

  更值得一提的是,从李芬雷这一辈起,到李芬雷的儿子、孙子,李家前前后后共有7个人都是华农的学生。数十年后,连陈秀潮也忍不住问他:“为什么你们家里那么多人都喜欢读华农?”李芬雷当即给出了这样的答案——“我们都出身农民,来自农村,服务于农业,华农对我们来说非常亲切。”

  四十年后,77级农学班同学重聚华农,大家都感觉很好。陈秀潮说:“我们都是来自农村,学农,回去都是为农业服务,我们对华农的感情很深厚。”  

自虐式读书:属于那一代人的记忆

  陈秀潮至今仍清晰地记得,那一年,华农录取人数仅为446人。农学班的35人中,男生31人,女生4人,其中“老三届”有8人。

  开学那天,安排入住宿舍时,同班的何黎明就曾将陈秀潮误认为是班主任,还纳闷:这年头,老师和学生都住同一间房?事实上,当时班上年龄最大的为30岁,最小的才17岁。陈秀潮已是两个孩子的父亲,而何黎明,则整整比陈秀潮小了12岁。就连当年毕业留校担任宿舍指导员的老师,都比“老三届”的同学小,称呼他们这些学生为老陈、老莫、老朱……

  有人曾说过,“不会再有哪届大学生像77级、78级那样亲眼看到天翻地覆的社会转变,并痛入骨髓地反思过那些曾经深信不疑的神圣教条。不会再有哪届大学生像77级、78级那样,以近乎自虐的方式来读书学习……这就注定了77级、78级要出人才。”

  陈秀潮形容当时的学习氛围时,用了一个很潮的说法:“没有一个人不是竭尽洪荒之力,如饥似渴地勤奋读书。”图书馆是那时候的热门去处,就连晚上那里也都是灯火通明,满座皆人。甚者,相托互为占座。“我们,‘一个历经艰辛终于得到改变命运机会的群体’,那种学习氛围,可以说是空前绝后。如今,不会再有了。”


备案编号:粤ICP备05008874号 4401060500010

CopyRight@2019 维护与管理:党委宣传部 技术支持:现代教育技术中心

邮箱:xcb@scau.edu.cn 地址:广州市天河区483号 邮政编码:510642